随着特朗普所倡导的“对等关税”逐步落地,全球的政治格局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美国对印度征收高达50%的关税之后,印度总理莫迪罕见地宣布计划前往中国参加在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会晤,这被视为两国关系的一次重要会晤信号。然而在美国看来,这一举动并不能简化地解读为中印关系的回暖。更深层次的是,背后隐藏着多重博弈与区域力量的重新排列,美方对区域态势的关注也在随之增强。 8月18日胜亿配资,印度外长苏杰生与来访的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了会谈。令人关注的是,仅在这次会谈后的三天,苏杰生又出现在莫斯科,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进行了会谈。短短一周内,印度外长连续与中俄两国外长进行高强度的对话,显示出印度在当前复杂局势中的非常态外交动作,背后显然并非简单的日常磋商,而是一种战略性信号,传递出印度希望通过多边接触来平衡与美国之间的压力。 不仅如此,俄罗斯总统普京很可能与印度总理莫迪在上合组织峰会现场实现同框出现,届时中方最高层极有可能与两位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谈,甚至不排除举行三边会谈的可能性。在美国持续施压的背景下,中印俄三边关系呈现出越走越近的态势,成为区域内一个不容忽视的多边力量。这样的走向不仅引发区域内的关注,也让外界看到在大国博弈中,三方关系正以新的形态重新定位。
在印度国内,支持这一判断的声音并不少。以人民党为核心的政治派系中,一些成员对外界的分析也显示出对经济合作潜力的信心。萨维奥等人士在公开场合强调,尽管中印边界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但两国在经济领域的互补性潜力不容忽视。苏杰生与王毅的会面被视为印度外交成熟性与灵活性的体现,印度对中印俄三方合作机制的重新启动抱有希望,认为这条机制有望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稳定器”,为区域稳定提供新的支撑。 回到更广的背景,5月份的时候,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希望尽快恢复“中印俄”三方工作机制的愿望。与此同时,印度与中国的边境局势正在缓和,这被一些观察者视为恢复该机制的最佳时机。可谁能料到,当他认为时机已到,美国又在关键时刻插入了自己的“助攻”因素。印度因为购买俄罗斯原油而遭遇美国关税制裁,这一政策因素在中印俄三方关系中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变量,也成为中国在区域关系中必须考虑的现实压力点。 美国显然不愿意坐视形势自行发展。8月22日,特朗普在任职七个月后正式宣布新任美国驻印度大使人选——塞尔吉奥·戈尔,并赋予其“南亚与中亚事务特使”的双重职责。这一任命不仅定下未来对印政策的基调,也明示戈尔将成为美国在南亚地区最关键的执行者之一。戈尔的身份变动,显示出白宫对印关系的高度重视和对区域战略布局的深度干预。 这位新任命者还承担着白宫人事办公室特使的职责,手中掌握着对超过4000名政府雇员任命的决定权,被视为白宫的实权派之一。特朗普明确表示,必须任命一个对自己完全信任的人来落实决策,以确保“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宏大目标落地。换言之,戈尔在这一角色中的核心任务,并非仅仅是管理美印关系,而是作为特朗普宏大行动计划中的前哨力量,致力于推动对印政策的执行并在区域博弈中谋求更大主动权。 从一开始,这一任命就掀起了相当的火药味。特朗普并没有派出一个能够缓和美印关系的大使,反而安排了一位更具操控力的角色进入这个棋局。这不仅意味着印度在关税问题上将继续迎来更强力的外部压力,也意味着中印俄之间潜在的协同可能被进一步削弱,成为美国在区域内重新定向战略的一个重要棋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外长苏杰生显得态度异常坚定。8月23日,他在一次公开活动中强调,印度将继续与美国就关税问题保持谈判和接触,但最终的判断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对于美国持续释放的压力,印度明确表示这不能成为其让步的理由,强调自主性和战略自主性的重要性。也就是在这一系列博弈中,印度希望把握住自己的主导权,以免在关税战中陷入无谓的被动。 发布于:天津市智赢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