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旺发速配,也决定着接下来的楼市政策该如何调整。所以,必须明确当前楼市所处的现状如何。
中指8月1日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百城新房价格环比延续上涨,二手房价环比下跌。2025年1-7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20730.1亿元,同比下降13.3%,虽同比略有调整,但仍呈现改善趋势。
总之,作为传统淡季,百强房企7月业绩回落幅度不算小,同比下降18.2%。今年2月不错,3月4月略有低头之势,但是5月又开始好起来,6月又回落,7月继续回落,但整体下行数据在收窄。
房地产什么时候能实现止跌回稳目标呢?
8月4日,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在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发文表示,当前房地产仍处深度调整期,不过正逐步走出“硬着陆”风险,进入一个周期更长、过程更为温和但持续的调整阶段。
在罗志恒看来旺发速配,说房地产还在深度调整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房价作为市场的核心指标,在一季度初步止跌之后再度下行。第二,5月以来,房地产各项数据出现同比负增长,二手房市场“以价换量”特征明显。
过去,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正向的,如今正却是拖累,如果算上房地产上下游等产业链的影响,那么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将更为明显。虽然说房地产相比前几年有了更好的表现,止跌回稳的态势也是明显的,但总体上来看,房地产仍是最大的拖累项。
不能误判当前房地产的现状及未来趋势,否则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
因为当前房地产的系列问题还需要梳理清楚,解决问题必须先发现问题,罗志恒认为,当前房地产必须高度重视这三个问题:
首先,房价持续下跌是当前房地产问题的源头。房价下跌不仅导致资产缩水,从而减少消费,而且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引导下,房价越是下跌,大家及就越不敢买房,开发商也就很难实现资金回笼,无法完成正向循环。
当前房价面临着诸如房企为了自救而不得不降价旺发速配,非正常抛售冲击市场,市场信心不足导致供给增加,产品结构升级的挤出效应等多种因素的问题叠加,那么房价就很难短期内止跌。
其次,房价下跌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和社会稳定问题亟需高度关注。
最后,当前地方难以走出“房地产调整—财力下降—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能力不足”的循环。看现在很多地方也没有余粮,通过收购方式去库存的积极性和可行性受到限制。
以上几个方面导致房价持续下行,很难走出阴霾。
那么大家期待的房地产市场何时能见底呢?罗志恒表示,当房价下跌至某一水平,使得租金回报率足以媲美甚至超过长期国债、银行理财等低风险投资品的收益率时,才能言楼市见底。
另一个参考数据就是当地的房价收入比达到平衡,被抑制的刚性与改善性需求便会得到释放,底部才真正到来。价格是房地产市场的核心指标,但是市场止跌回稳的信号通常会遵循“量、价、预期”的先后顺序出现,是一个多维度验证的过程。所以,最早且最重要的先行指标是交易量的持续回暖。
这正是我们常说的“量在价先”,当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连续3-6个月出现环比和同比的增长,才敢说楼市止跌回稳。这个指标才可以作为楼市止跌回稳的信号。进而,才会逐步影响到老百姓的信心和预期,从而影响看房人数和中介的活跃度,这些数据有了明显好转则通常意味着市场已经度过最困难的时期,正在筑底并准备进入一个新的稳定阶段。
可是该如何打破当前僵局呢?罗志恒给出诸多建议,第一,探索在国家层面设立“房地产稳定基金”。不仅能解决燃眉之急,更能释放强烈的政策信号,坚定推动市场“止跌回稳”的预期。
第二,加大对地方的财政支持力度,从根源上调控土地供给。第三,高度重视并有效化解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风险。第四,进一步优化核心城市的限制性政策。现在全国基本上都已经完全取消了,就剩一线城市还有少数几个城市,相信未来还会有调整空间。
第五,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第六,建立居民房贷弹性处理机制,防范社会风险。第七,落实落细融资协调机制,避免监管政策“一刀切”。
如今,希望靠几个零散的政策很难扭转局面,需要国家层面果断采取系统性、超常规的“组合拳”,才能从根本上斩断下跌的连锁反应,实现市场的“止跌回稳”。
相信这些政策叠加在一起,对楼市止跌回稳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长期看,还是要以此轮调整为契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真正能够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智赢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